压铸年会见闻:一体压铸产业化积聚势能
信息来源:y-v.cn 时间: 2023-09-02 浏览次数:8
行业近况
我们3 月23~24 日调研了2023 全国压铸年会,会议内容包括技术报告、主题工作坊、品牌展示等,我们基于调研对一体压铸行业近况更新如下。
评论
产业进展:可行性与经济性得到量产验证,从1 到10 基本跑通。根据力劲科技在大会上的分享,目前一体压铸已量产项目节拍稳定在120s以内、良率稳定在90%左右,工艺可行性无虞。经济性方面,力劲科技测算68kg一体压铸后底板成本在2000 元左右(两家下游厂商测算结果相差±200 元以内),而轻量化带来的电池成本节约则较此更高,基于全流程视角已显示较强的经济性。特别的,我们认为随着工艺成熟+合金性能优化,未来一体化铸件在减少壁厚、降低免热处理铝合金成本等方面,仍有降本潜力。
未来展望#1 技术端:产业链协同升级,技术迭代可期。我们认为大型结构件的充填控制难度高企,受合金性能、模具设计、压铸机动态压射力等因素限制,一体化铸件的工艺设计窗口窄,同时相关工艺参数也仍处于不断磨合、试错、优化的过程中。此外,相比于传统压铸件的主机厂主导设计,一体化压铸更需各环节协同设计、集成开发,上下游联系愈加紧密。
未来展望#2 需求端:下游态度有所分化,乐观者或更乐观。我们判断新势力主机厂态度积极,先行者有望将一体压铸作为新车型标配,后来者也有望于今明两年逐步开启量产;而传统主机厂可能基于历史产能、技术风险等考虑,态度相对谨慎。此外我们认为过去的燃油车相关压铸件提供商,以及冲压件厂商,基于产业转型压力,有望加速在一体压铸领域的投资布局。总体上,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尚存观望情绪,但并非技术或成本端存在不可达因素导致的,而是产业发展尚在早期,随着量产数据增多+冲压产能退出+技术工艺完善,我们认为一体压铸的渗透率提升趋势料将持续演进。
设备环节:吨位升级,产能提升。根据大会各公司技术报告,力劲科技率先将压铸机吨位提升至12000 吨,并成功试模一体化电池壳托盘,我们预计后续有望向12000 吨以上,以及底盘一体成型迈进;伊之密9000 吨压铸机一次试模成功。此外力劲科技、伊之密、海天金属等厂商均有产能提升规划,我们认为有望打开压铸机的产能瓶颈,且贡献增长弹性。
估值与建议
维持所覆盖行业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不变。推荐压铸机行业龙头及大型压铸机的领先者力劲科技、超大型压铸机新进入者伊之密,同时建议关注海天金属(未上市)。
风险
新工艺渗透不及预期,产业链技术升级不及预期,压铸机产能不足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压铸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